以下文章引用自林峰丕醫師的部落格。
時代在改變,也改變了很多家庭的結構與分工,現在很多家庭都是夫妻雙薪,有了小孩之後,只能交給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來照顧,也很自然地形成隔代教養的狀態。
於是我們常常會見到阿公阿嬤帶著小孫兒來看牙,而小朋友卻一口爛牙的景象。
我常說,小孩子在自己能好好刷牙之前的口腔狀況,都是父母無可推託的責任,今天你再怎麼忙,都不能把這個責任隨便丟給其他人。但是我看到很多的年輕夫婦,都是把孩子交出去後,就認為責任不在自己身上,等到孩子口腔有了狀況,再怪東怪西怪父母。
祖父母再怎麼幫忙,也不可能完全替代父母親的角色,尤其是自己的金孫,疼愛的部分一定會超過常態的關愛。例如說小朋友鬧脾氣了,父母親也許會打會罵,祖父母就可能買個糖果零食來安撫。
吃完東西後,父母應該會盯著孩子刷刷牙,祖父母可能就因為孫子耍賴而失去了堅持。該看牙的時候,也可能因為孫子害怕的眼淚而心軟,這些被疼愛包裝的妥協,也就常常成為小朋友一口蛀牙的推手,等到父母察覺事態嚴重時,早就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。
當父母站在診療椅旁數落著自己的父母公婆的粗心與放任時,我常會斜睨他們一眼說:誰叫你們要把孩子交給他們?如果你們真的那麼有責任心,為什麼不自己照顧?當孩子的好牙已成往事,這些嚼舌根的廢話只不過讓自己的罪惡感輕一點,別無意義。
我還看過一個媽媽,居然就當著我們的面跟婆婆吵起來︰「我不是跟妳說不要讓他隨便吃糖果嗎?妳看,牙都蛀掉了!」
然後就看到老人家一臉無辜,一句話也不敢多說地晾在一旁,如果只聽對話,你大概會以為那個太太是在指責一個保母或幫傭。
這樣的事不算少見,我想很多牙醫師可能都見過,但這到底是誰的錯?其實我們心中自有一把批判之尺。
一個老人家幫你顧孩子,可能已經是他體能的極限,他自己都未必能照顧好自己的牙齒,又如何能再顧及孫子的牙?這些事後指責的父母,有沒有關心過自己父母的牙齒狀況如何了?當他們在心疼自己孩子的蛀牙時,阿公阿嬤更心寒的是自己到底算什麼?
我並不是說這些受託的祖父母都不需要承擔責任,畢竟受人之託,當然該忠人之事。更何況是自己的親孫子,疼惜都來不及,怎可能故意眼睜睜看著他們的健康受損、遭遇病痛?
但是,要使喚他們之前,也請你先關注他們、教育他們,只有讓他們獲得尊重與正確的常識,他們才能把你的孩子帶得更好、更健康。如果你都做到了,他們卻還是依然故我,讓孩子的健康亮起紅燈,也請用心平氣和的溝通,來替代理直氣壯的指責。
一次不行再一次,如果真的徒勞無功,就請你自己去補強不足的部分,要不然就另找專業的褓姆,才不會委屈自己又影響家庭和諧。
隔代教養的趨勢無可避免,不管是自願選擇或被迫選擇,其中都有很多問題要面對與磨合,如取得平衡點,但憑智慧。